在山间感受森林的演替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在洞窟里领略灿烂的石刻艺术魅力,在科技馆探索科学的奥妙与神奇……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研学旅行受到热捧。研学旅行与普通观光游有何不同?怎样设计一条靠谱的研学路线?行走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收获什么?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走进天山天池地质博物馆

图源: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

01

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阳关品边塞诗情、在鸣沙山月牙泉看神奇的沙泉共生自然景观、在莫高窟赏壁画艺术,如今,研学游成了甘肃敦煌的旅游新时尚。敦煌的研学热犹如一扇窗口,推窗远眺,在全国,随着暑期的到来,研学旅行成为出游的热门选项。

对于这一现象,2002年就进入旅游行业、经历了研学旅行从萌芽到发展过程的于会青并不陌生。“研学旅行最初没有这么明晰的名称和目标,主要是以夏令营、冬令营的方式开展。现在我们更多是进行自有研学课程设计开发与执行,了解孩子的需求,整合旅行目的地的资源,形成有意义、有意思的研学项目。”于会青说。

目前,关于研学旅行的定义,2016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解释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但在日常运行中,旅行机构仍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组织力量,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研学旅行是旅行机构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

龙门石窟2020年推出的六大主题研学课程

图源:龙门石窟公众号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顺着历史的脉络溯源,在古代中国,文人便有游学之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李白、杜甫游历了名山大川写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现在的研学,注重让孩子们边旅行边从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丰富见解,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学生身心的教育活动。

在于会青看来,研学旅行和观光游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关注点不同。一般的旅游主要关注景观性、舒适度,而研学旅行主要关注知识性和体验度。但研学旅行可能会分不同的主题,如古建主题、历史主题、艺术主题等。围绕这些主题的讲解和一般观光游的泛泛而谈有很大区别,会更专业、更有深度。另外,研学旅行过程中一般还会加入相应的体验活动,如古建类的榫卯体验,比如艺术类的彩绘体验,比如历史类的穿越闯关活动等。

从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有意义、有意思的项目体验等表述中可以看出,承载着传授知识的研学旅行注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要精心筹划的行走的课堂。

02

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

在白园和香山寺景区举办著名诗人的歌咏龙门诗篇沉浸式诗歌接龙、你比我猜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香山寺遗址考古现场,让孩子们体验石窟寺考古发掘全过程;在数字化展览室让孩子们体验如VR游万佛洞、3D打印流失海外的佛头、帝后礼佛图等研究院数字化研究……龙门石窟研究院研学路线中,每一项活动设计都有其意义和目的,都强调通过现场体验,让孩子们有所收获。

龙门石窟龙门古街推出的国潮游园会

图源:龙门石窟公众号

一条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的研学路线要考虑哪些因素、是怎样设计的?于会青以自己曾设计的云南高黎贡生物多样性研学项目举例。“高黎贡生物多样性项目一是考虑到和当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匹配度;二是项目约有16公里的徒步,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并在沿途学习相关知识,有类似野外调研的体验;三是高黎贡山地大人少,无论鸟类还是植物等物种都很丰富,可以不受干扰,进行投入地学习。”

而具体到活动方案和路线设计,要有更多更细致的考虑。于会青在方案中加入让同学自己讲植物、观鸟画鸟等环节,以及深山野炊、攀树、泡野温泉、做推销员售卖当地松花糕等活动,让孩子有更多体验感。课程老师都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植物学专业毕业,并有多次研学带队经验。

行走在路上,收获与成长也在路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学项目负责人、贝格尔研学创始人刘文泽认为,研学特别强调参与度和自主权,研学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研学过程中学生有很多自主学习和决定的空间,他们有决策权和参与感,学习会更有兴趣和动力。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研学?答案呼之欲出——在内容设计、路线开发、过程评估、总结反馈等各环节把控质量,有专业团队保障,把教育功能和知识性贯穿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看到并充分感受更大的世界,有深度体验感,有满满获得感,真正研有所得、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

四川雅安雨城区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图源:雅安市人民政府

携程旅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更加优质的游学产品,帮助广大青少年建立起更强大的文化自信,让少年们带着课题去研究、去实践,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03

如何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研学旅行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尤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大地释放了市场需求,使研学旅行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大,成为文旅消费重要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存在大量粗放型、体验差的产品。

史家珍表示,目前,研学游存在门槛较低、市场良莠不齐、缺少规范,研学产品缺乏专业性、流于形式、出现“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学游并重。很多学校对研学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不够,导致学生未将增长见识作为研学的主要任务,家长让孩子参与研学旅行的意愿不足。

“目前研学市场处在上升期或者说是野蛮发展期,各种机构都在做这件事,虽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确实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刘文泽说。在于会青看来,一方面,很多从事研学活动的机构目前还处于探索磨炼阶段,工作人员水平不稳定,现实呈现的研学方案与理想中的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家长对研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心疼孩子等原因对研学旅行发展形成来一定阻碍。

开封学生走进山陕甘会馆了解体验非遗

图源:开封市文广旅局

如何在行好万里路中读好万卷书,让研学旅行叫好又叫座?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竹婷指出,研学旅行中,产品是核心。课程设计要针对年龄段进行划分和设计,避免同质化,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不断激发市场潜力。要做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研学旅行产品,必须将专业教育知识、旅游资源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才能接得住释放的市场需求,同时,相关政策扶持和监管措施、行业规范等,也需要逐渐完善。

“研学应针对不同受众研发不同的课程,并培养一批优秀的研学人才,使研学课程常有常新。此外,应制定出台研学游营地建设、接待、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严格评定等级,建立监督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史家珍建议,家长为孩子挑选研学产品时,应选择规范、有资质、口碑好的研学机构,并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合的项目,同时要注重研学游老师的背景、资历、专业度等,因为只有专业的老师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收获更多更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