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如何推动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本文为您梳理。

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

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

老百姓的烦心事,也是改革的突破点。一位基层干部感慨:“对群众的一些小事,看深一些、看透一些、做实一些,就能拉近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能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群众诉求里有办实事的着力点,也有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如此,方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天的中国,人民过上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关键时期,越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心中常思的是百姓疾苦,脑中常谋的是富民之策,群众自然把党员、干部当作贴心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攻坚克难,方显担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张张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就是党员干部排忧解难的履职清单,就是要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的任务清单。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需要坚持“强组织、重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是党员,就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党员领导干部,就该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担起责任走在前、作表率,带头帮助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如此,方能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到基层、落到实处。

把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共产党员应该有共产党员的样子。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我们就一定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明显成效。

光明日报“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谈

让老百姓叫好才是真章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老百姓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更满意、更顺心?如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怎样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人居环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探索解决,也唯有切实解决好这些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学史力行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落脚点,事情做实做细了,老百姓认可、叫好,才是真章。

解决急难愁盼 不怕鸡毛蒜皮

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有一个领导干部对下基层的同志说,你们这次下去不是要“抓什么大事”,而是要抓“鸡毛蒜皮”。细想想,这句话中包含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道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后,关心的就是自家的“菜篮子”“米袋子”。由此,“菜篮子”“米袋子”里面有政治。饮水问题、如厕问题、出行问题、停车问题,哪一项解决不好,人民群众都会有意见。

小事非“小事” 小事不“小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夙愿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党员干部尤其要明白这个道理。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民心、小事连大局、小事显党心,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放在心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关心的“小事”,就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着力解决的“大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虽小,意义重大。通过一件件小事,老百姓看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认识到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人民期待更好的教育,教育关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依然是当前社会各界的期盼。

办实事、解难事并非一蹴而就,教育改革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广大教师权益,如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使之叫好又叫座,这些都决定了改革能否持续推进。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是要实干

我为群众办实事,件件办实暖人心。但要正视的是,不是一提出办实事,群众就会买账。有的实事,能让群众普遍受益,而有的实事,则可能“伤害”个别群众的切身利益,他们未必配合,甚至反对,如果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政策宣传“攻心”、制度安排保障来妥善安置他们,为群众办实事就不能顺利推进。

办实事,求实效,连接两个“实”的是实干和巧干。在办实事过程中,出的招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这样的招是高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呈现实效,群众看在眼里,自然感念在心里,这样的干是实干。有了高招和实干,再辅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就能确保实事的品质,彰显实事的意义,取得多赢。

用心用情用力,实事方能做实

用情唤起百姓的情。如果不能沉下身子与群众进行情感交流进而达成共鸣,就无法体会百姓之百味、了解百姓之百态,就无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对老百姓动之以情,才能以情换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实践活动和本职工作的标准,我们才能情动于中、情有所归。

用心用情用力,实事方能做实,好事方能办好。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访互动变成常态,把为民做事、真抓实干变为常态,由“不速之客”逐渐变为“常客”,由“常客”最终变为“家人”“亲人”,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服务人民的热心人、干事创业的有心人,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