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继续追寻英雄梦的禁毒尖兵

“工作27年,无论在哪个岗位,我从没离开过破案抓人。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无论何时面对犯罪,都要挺身而出。”每次,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张喆站在报告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台下的掌声总是此起彼伏。

6月7日,张喆从大连理工大学的报告台上走下,陷入沉思,时不时翻弄着手机。他告诉记者:“这两天有新的案件,队里一直打电话和我商量怎么办,好久没有回到队伍里和兄弟们一起干活了。”

说起禁毒抓捕工作,张喆有自己的妙招,“针对毒贩的习惯和抓捕环境,进行研判;精准设计方案,应对各种风险;反复演练设计方案找漏洞;最后就是大胆实施,谨慎操作。”不过,再精准的设计也不能预设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对毒贩,未知因素太多,所有后果都要去设想。”张喆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你进,他们才会退。”2015年4月,张喆和战友与毒贩面对面交锋,缴获3支手枪。

“当时,我们4人面对3名歹徒,生死瞬间,连回头使眼色、打手势的工夫都没有,不过我们配合默契,在赤手空拳搏斗中夺下了2支手枪。”另外一支手枪的收缴过程则持续了17个小时——张喆和战友从上海开车行程近1800公里回到辽阳,在犯罪嫌疑人床上搜出了第3支枪。“一路上,除了吃口泡面、上次厕所,就没停过。下车的时候,腿都是用手挪下来的。”不过,所有的疲惫在搜出枪的那一刻烟消云散,张喆说。

毒贩是狡猾的。他们藏匿屋中,对外面有一丝怀疑,都不会开门的。多年的抓捕把张喆打造成了队里有名的“开锁匠”,“我从2001年练习开锁,到现在开过的锁不计其数,因此总能在毒贩不备的时候,站到他们的面前。”

张喆告诉记者,开锁不受伤是团队的配合原则。开锁抓人时,有战友用木棍抵着门,防止开门瞬间又被关上;有战友用防弹背心为张喆挡身,以防被毒贩袭击。

报告团一行的半个月时间里,张喆时常会坐在地上劈一字马。47岁的他柔韧性非常好,这得益于自幼习武。至于为什么坚持拉筋,张喆向记者透露,高鞭腿可以踹蒙毒贩,是非常实用的一项技术。此外,张喆的后手重拳足以打倒对手、反关节可以磕掉暴徒手上的武器。“身为警察,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才能和歹徒搏斗。”

张喆的警服上闪闪发光、叮叮作响的勋章,代表着他披荆斩棘的过去。对于未来,他说:“我渴望在风风火火的工作中为民除害,面对歹徒与毒贩永不退缩,面对邪恶与刀枪直面向前,这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才能对得起头顶的警徽。”

说到英雄,张喆从不觉得自己是。“如果一定要和‘英雄’二字相连,我只能说我正走在实现英雄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