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乡村走向衰落,农村经济体衰败,环境遭到破坏,很多农村空巢,建筑坍塌。农村需要改变,经济需要复苏,需要重新吸引人们回归。在这期间,环境的改变是重要的因素,如何营造一个新的环境?使衰败的乡村重新获得魅力?

案例一

内蒙古文冠庄园

文冠庄园展示中心项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村,敖汉旗位于赤峰东南部,总人口 60 万,以汉族和蒙族为主。村落周围是旷野、草坡和巨大的发电风车,这里每个角落都是故事,都是历史。

▼建筑全貌

建筑外部简洁粗犷,整栋建筑外观都用毛石砌筑,与周边天然辽阔的地理环境相呼应。

▼建筑外围的毛石矮墙

设计尝试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来阐述设计本身,材料来自于敖汉当地。整座建筑使用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当地石材和耐候钢板,以石筑墙,是向敖汉上古先民致敬;以钢为材,是向镔铁的契丹致意。

▼门前的古柳

山劈石呈赭石色,有黄色和灰色的花纹,石头表面肌理丰富,凹凸明显,表情粗犷,充分模拟了自然,赋予建筑粗犷的美。

▼石材赋予建筑粗犷的美

立面的窗口饰面使用了耐候钢板,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候钢板体现了时间与历史感,同时让整个立面随时间变化,像是一个随时间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立面窗口饰面采用耐候钢板

在室内的部分屋顶及屏风设计中,还巧妙运用了蒙族特有的“柳条编”技术,这是一种蒙族工匠独特的匠作之法,施工队与当地工匠反复进行实验,先泡药水防腐,再刷清漆防蛀,巧妙地解决了柳条作为建筑材料的几个缺陷。

▼室内部分屋顶采用“柳条编”技术

夯土涂料的原料就来自于当地的黄土,可就地取材,十分环保。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节能、透气性能强。我们将涂料选定为赭黄色,以形成自然质感的内墙表皮形式,与内蒙的大地相适应。

▼夯土效果的装饰涂料形成自然感的内墙表皮

这是一个有着残落之美的村子,村里的建筑全部采用古法建造。设计采用夯土效果的装饰涂料,也是对残留的村庄夯土墙的一种追忆——从传统造房技艺中汲取精华,让建筑在某些特定的环节出现古法记忆。

▼北园入口处有耐候钢板围合的的篝火场地

▼平面图

案例二

凤凰措艺术乡村

凤凰措是一个乡村整体营造项目,一场空心村再生实践,位于山东日照。在城市化进程中,村子荒废掉了,大部分老房子已经坍塌,只遗留下来十几套老房子。

总体设计理念:保护与再生相结合。在保留原街巷院落肌理、旧建筑、树木的基础上,在其间进行大胆的新元素介入。材料上,使用老房子坍塌留下来的暖黄色老石头,混凝土和耐候钢版,追求材料的原真性;景观上,运用老旧材料,栽植野草,保留乡土自然的野性;空间及建筑运用现代建筑语汇。

▼鸟瞰,保留老院落肌理,创新建筑大胆介入

▼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村落入口:采用山的意向,由两片当地石材砌筑的雕塑体构成村子入口,形体与远处的大山相呼应。

▼入口,石材雕塑体与山相呼应

艺术家工作室:位于西侧第一个废弃的巷子,保留了院墙和院子里的树木,在空隙中做房子。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废弃老房子的石头,窗套采用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两种形式。

▼艺术家工作室,建筑采用石材,混凝土,玻璃和耐候钢板,古朴中透有一些现代

▼保留巷子中原本的树木,隐于茂密的植被之中

民宿接待中心:位于村子广场的方盒子建筑,包裹进一个遗留的老房子。建筑材料采用老石头、混凝土和耐候钢,庭院和台地栽植芒草,室内是素混凝土,沙发和伴手礼柜子也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接待中心,由石材,混凝土和锈蚀钢板组成

▼室内家具由预制混凝土制成

素颜餐厅名称由来于素混凝土,素颜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素颜餐厅的理念与凤凰措乡村营造追求材料的原真性相一致。建筑材料为素混凝土和当地石材。不加修饰的混凝土用清晰有力的几何形式,呈现出原始美感。餐厅内部全部由素混凝土构成,包括吧台,餐桌以及储物柜。

▼素颜餐厅,采用石材和素混凝土,大面积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视线

▼餐厅室内,简洁宽敞,可以欣赏优美景色,三角形天窗形成丰富的光影

老院子民宿:总体思路是保留与再利用。具体采用新旧对比以及运用乡村记忆材料的方式,保留老房子、保留院墙、保留树木和街巷肌理。两排老房子一共五套,在每个院子里增加厢房作为民宿,老屋改为茶室。分别有水泥预制小屋、水刷石小屋、夯土小屋、钢板小屋以及镜面小屋。

▼民宿区,将老房子改造成不同风格的小屋

张叔小院:水泥预制小屋,是对上世纪中期的水泥预制装饰符号的追忆,所有混凝土块均由当地木匠张叔手工预制完成,故名张叔小院。院子里混凝土水景,是对房子的呼应。

▼张叔小院,采用预制混凝土块

▼院落内部,混凝土块和老房子形成对比

▼混凝土水景

水石小院:主体建筑为水刷石小屋,是对上世纪水刷石建筑的追忆。建筑将一棵老杏树包裹在内。

▼水石小院,由水刷石组成

▼水刷石和老房子相结合

▼被水刷石围起来的树木

▼水景

锈品小院:主体建筑为锈钢板小屋,院子里的水景也为锈钢板水景。

▼锈品小院,主体建筑由锈蚀钢板组成

夯土小院:主体建筑为夯土建筑,是对夯土建筑的回忆。小屋的开窗则运用混凝土、钢板和镜面不锈钢作对比。

▼夯土小院,主体由夯土组成

▼开窗采用混凝土,钢板和镜面不锈钢,使建筑更为丰富

案例三

沂蒙山朱家林

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深处,有一个村子。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怀抱中的古村落,曾经的桃花源,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渐衰落,原先三百多人的村子还有一百多人,大部分老房子已经空置,有些坍塌成为废墟。

▼新建成的广场空间

如何使这个日趋衰落的村子从空间上得以新生?又如何能保留乡土记忆,又能符合现代的功能需求?设计者提出了新乡土理念。保留历史记忆,运用现代乡土的理念,置入新的功能。

▼改造后的平面

在村子正中心,建成了一座新的建筑,叫做乡村生活美学馆,也是全国第一座以乡村美学为主题的美学馆,场地原为村子的活动场地,是一个硬化的场地,铺满了红色的广场砖,与村子的风貌很不协调。

▼村子中心的生活美学馆

在场地中建造美学馆,并保留广场,建筑就采用村子里盖房子用的石灰岩,形体就用一个长方盒子,嵌入到两侧老房子围合的空间中。建筑外墙厚50厘米,外立面加了很多长方洞,方洞和条窗一个尺度,进深50厘米,朱家林有很多鸟,希望未来这些洞成为鸟窝,所以从外面讲,也叫鸟窝建筑。

▼墙上的窗洞为鸟提供居所

建筑砌墙的工人用的都是村子里的老师匠,石头进行适当的敲凿,保持立面的自然,也追求石头的咬合,特别是凹凸的建筑边线,追求细致和一致,建筑做工体现了很好的沂蒙石匠的技艺。

▼石墙的咬合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技艺

乡村生活美学馆前面的空地继续作为材质村民活动广场。建筑和前面的道路有1.2米的高差,利用高差,做了几组有雕塑感的台阶,台阶被放大,可以作为坐凳。台阶用预制混凝土板,约400块台阶,采用了15种规格。台阶具有很强的秩序感,也是这个村子里最有秩序感的一组元素,试图在有机的村落中,增加一种仪式性。建筑前部留了6米的台地,作为未来的舞台,广场也自然成为观众席。

▼建筑前部的活动广场

▼广场上的台阶细部

▼夜间的广场

▼建筑内部

野草,遍布乡村的田间,但不被欢迎,因为和庄稼争肥,往往被锄掉,但在地头的茅草和狼尾草却也是别样的美,一到秋天白色的草穗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让野草回家,栽到村子里,在广场周边,老院墙外部和道路两侧,栽植了野草,分别栽了蒲苇、芒草和狼尾草,都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

▼回归田园的景观空间

朱家林乡村实践,把设计变为营造,设计师住到村子里,在现场进行设计,全面参与到了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中与村子里的工匠一同协作,同时,设计也与生活融为一体,在自然和田园中从事设计,也是一种设计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