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大数据统计,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有多少人还在认为我还年轻,疾病离我很遥远,但数据显示,疾病已经出现年轻化趋势,所以健康养生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有名词,而是所有年龄段人群。

一、全龄康养是什么

全龄康养既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物质、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一种全龄化的康养需求。

二、当前康养部分类型多样发展

“亚健康”状态在都市中日渐普遍,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养生保健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上班族及中年人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中草药理疗、按摩推拿、芳香SPA、瑜伽、温泉等成为当前国内最为火热的康养理疗方式;康养产业同时也在推动着农业的变革,部分农业项目以健康养生、休闲养老度假等健康产业为核心,进行休闲农业、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现代农业的形态已从最初的种植为主发展为种植、观光、体验等形式并存。

三、全龄康养主要人群偏好各有侧重

根据《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指出,不同年龄层次对康养的需求各有其特点。

28岁以下人群需求——运动养生:

自行车、攀岩、跑步等;亲近自然:森林、田园、阳光、水等;个人成长:研学、饱览名山大川、体验风土民情等;

29岁至44岁人群需求——休闲养生:

美容足疗、品茶、观鸟钓鱼、休闲消遣等;户外亲子:体验生活、儿童户外拓展、家庭聚会等;自驾游:野营、野炊、房车露营、烧烤等;

45岁至59岁人群需求——养性养生:

禅修、灵修、国学、太极、静修等;调养养生:温泉疗养、中医养生、膳食养生等;治未病:调理亚健康、保健品理疗等;

60岁以上人群需求——医疗养生:

健康检查、康复训练、药物疗法等;护理照料:家庭医生、护士护理、生活照料等;养老:养老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康疗中心等。

四、全龄康养怎么做

将全龄康养的落地聚焦于家庭,围绕家庭的角色组成,成年的成员如已婚的夫妇、老人,未成年的家庭成员:儿童、少年等。从物质、精神、情感三大诉求出发,提供符合新时代家庭康养诉求的康养服务载体。

物质:融合自然山水文化底蕴,辅以人居的物质诉求。

融合好山好水的自然环境基础与项目所在地文化底蕴是基础;从健康、教育、商业等方面入手,以建设具有项目地文化色彩的民居建筑和施法自然的园区作为整体基础。

在健康方面除常规的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在园区内形成符合目标人群实际需要,有一定诊疗水平健康服务体系外,应当要融入运动康复、食疗等其他类型的康养服务;

教育方面除常规K12教育满足常驻园区内的居民需求,满足各年龄各类社会身份的教育内容,如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诉求的老年教育、在职人士提升工作技能的业务培训、在学校生课堂之外的校外研学、国学教育等;

商业除常规消费购物外更注重养生餐饮、休闲理疗、亲子娱乐等商业内容的引入。

精神与情感:高于优美的居住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安顿丰富物质溢出下的灵魂。

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精神层面的康养是另一种升华,把握情怀、梦想、文化等关键属性在园区运营中的作用,借鉴一些成熟园区的运营经验,可以将音乐、绘画、阅读、艺术等作为上述关键属性的形式载体,配以园区原有的物质空间基础,举办如音乐节、艺术展等活动,以当代人的精神诉求为出发点,满足精神层面的运营。满足家庭诉求,打造全家欢聚的氛围,形成归属感的升华,是康养园区身心复健的重要因素。

五、乡村如何发展全龄康养

01优越的地理条件

从乡村环境方面入手,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是乡村康养社区成功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如宗教文化、温泉资源、长寿文化等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康养社区,通过发展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森林养生、避暑养生、温泉养生等多种业态,打造乡村养生产业体系。

02以健康为主的产业特色

乡村康养社区的产业应该是以健康产业为主体,延伸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健康食品、户外运动等产业。 

03功能明确

乡村康养更突出健康恢复功能。乡村康养的所有业态和产品都是围绕“健康”展开,所有旅游产品的目的都是以调节旅游者的身心健康、恢复游客的身体机能为最终目标。

六、乡村资源如何发展全龄康养

01观资源——以静养生  

乡村景观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山、水、生物等风光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和谐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灵上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进而沉淀浮躁与喧嚣,释放郁闷与压抑,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

02空气资源——以气养生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具有养生功能。现代科学证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形成特色的养生产品。可将负氧离子与疗养保健机构、相关仪器等结合,实现负氧离子对相关疾病的针对性治疗。 

03农耕活动——以动养生

 “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三国时的医学家华陀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原始农耕,可让人们体验古老农耕文化,感受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农场租赁,可利用都市人闲暇时间修身养性;科技农场,让人们在农业科技的魅力中得到养生锻炼。 

04人文资源——以和养生  

乡村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等。乡村人文资源是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乡村悠久且和谐的整体面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

乡村的生活习惯、民俗活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养生的人文资源,让游客参与到乡村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中,或者让游客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人,让乡村的人文活动陶冶游客的身心,实现乡村养生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05饮食资源——以食养生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乡村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有机养生则是指由乡村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06环境资源——以睡养生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的睡眠,而睡眠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城市睡眠环境和乡村睡眠环境有很大差异,乡村中的各种声音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们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物钟,进入深度睡眠,进而实现“以睡养生”的目的。